机电设备公司-人生就是博手机版
发布日期:2017-08-24 作者:科源工控办 点击:
机电设备公司施工依据标准、规范与施工阶段
1、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《gb50242-2002》
2、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《gb50261-2005》
3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《gb50411-2007》
4、压缩机、风机、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《gb50275-98》
5、建主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《cjj/t29-98》
6、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《cecs154-2003》
施工阶段:
1、结构配合预留、预埋
2、管道安装
3、设备安装
4、管道及设备保温
5、成品保护
结构配合套管预留、预埋
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,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。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,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;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,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,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;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。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,端面光滑。穿墙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宜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,且端面应光滑。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。
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有管道穿过的,应采取防水措施。对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,必须采用柔性防水套管;
管道安装
1、给排水管道的材料设备管理:建筑给水、排水及采暖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、成品、半成品、配件、器具和设备必须具有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,规格、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。进场时应做检查验收,并经监理工程师核查确认。
所有材料进场时应对品种、规格、外观等进行验收。包装应完好,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损。
主要器具和设备必须有完整的安装使用说明书。在运输、保管和施工过程中,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或腐蚀。
2、施工过程质量控制:
⑴管道穿过结构伸缩缝、抗震缝及沉降缝敷设时,应根据情况采取下列保护措施:① 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。
② 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、下部留有不小于150mm的净空。
③ 在穿墙处做成方形补偿器,水平安装。
⑵管道支、吊、托架的安装,应符合下列规定:
① 位置正确,埋设应平整牢固。
② 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应紧密,固定应牢靠。
③ 滑动支架应灵活,滑托与滑槽两侧间应留有3~5mm的间隙,纵向移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。
④ 无热伸长管道的吊架、吊杆应垂直安装。
⑤ 有热伸长管道的吊架、吊杆应向热膨胀的反方向偏移。
⑥ 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、吊架不得影响结构的安全。
⑸生活给水管道安装
① 适用于工作压力不大于1.0mpa的室内给水和消火栓系统管道安装工程的质量检验与验收。
② 给水管道必须采用与管材相适应的管件。生活给水系统所涉及的材料必须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。
③ 管径小于或等于l00mm的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,套丝扣时破坏的镀锌层表面及外露螺纹部分应做防腐处理;管径大于l00mm的镀锌钢管应采用法兰或卡套式专用管件连接,镀锌钢管与法兰的焊接处应二次镀锌。
④给水塑料管和复合管可以采用橡胶圈接口、粘接接口、热熔连接、专用管件连接及法兰连接等形式。塑料管和复合管与金属管件、阀门等的连接应使用专用管件连接,不得在塑料管上套丝。
⑤ 铜管连接可采用专用接头或焊接,当管径小于22mm时宜采用承插或套管焊接,承口应迎介质流向安装;当管径大于或等于22mm时宜采用对口焊接。
⑥ 给水立管和装有3个或3个以上配水点的支管始端,均应安装可折卸的连接件。
⑦ 冷、热水管道同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:
a 、上、下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上方。
b 、垂直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左侧。
主控项目
⑧ 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。当设计未注明时,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.5倍,但不得小于0.6mpa。
⑨ 给水系统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通水试验并做好记录。
⑩ 生产给水系统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,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,符合国家《生活饮用水标准》方可使用。
室内采暖系统安装
焊接钢管的连接,管径小于或等于32mm,应采用螺纹连接;管径大于32mm,采用焊接。镀锌钢管的连接见本规范第4.1.3条。
1.气、水同向流动的热水采暖管道和汽、水同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及凝结水管道,坡度应为3‰,不得小于2‰;
2.气、水逆向流动的热水采暖管道和汽、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道,坡度不应小于5‰;
3.散热器支管的坡度应为1%,坡向应利于排气和泄水。
4、补偿器的型号、安装位置及预拉伸和固定支架的构造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。
5、 方形补偿器制作时,应用整根无缝钢管煨制,如需要接口,其接口应设在垂直臂的中间位置,且接口必须焊接。
6、方形补偿器应水平安装,并与管道的坡度一致;如其臂长方向垂直安装必须设排气及泄水装置。
7、散热器支管长度超过1.5m时,应在支管上安装管卡。
8、 膨胀水箱的膨胀管及循环管上不得安装阀门。
9.2.3 采暖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:
1.采暖系统的制式,应符合设计要求;
2.散热设备、阀门、过滤器、温度计及仪表应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,不得随意增减和更换;
3.室内温度调控装置、热计量装置、水力平衡装置以及热力入口装置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,并便于观察、操作和调试;
温度调控装置和热计量装置安装后,采暖系统应能实现设计要求的分室(区)温度调控、分栋热计量和分户或分室(区)热量分摊的功能。
检验方法:观察检查。检查数量:全数检查。
(在实际工程中,温控装置经常被遮挡,水力平衡装置因安装空间狭小无法调节,有很多采暖系统的热力入口只有总开关阀门和旁通阀门,没有按照设计要求安装热计量装置、过滤器、压力表、温度计等入口装置;有的工程虽然安装了入口装置,但空间狭窄,过滤器和阀门无法操作、热计量装置、压力表、温度计等仪表很难观察读取,常常是采暖系统热力入口装置起不到过滤、热能计量及调节水力平衡等功能,达不到节能的目的)。
地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安装,尚应符合下列规定:
1 防潮层和绝热层的做法及绝热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;
2室内温控装置的传感器应安装在避开阳光直射和有发热设备且距地1.4m处的内墙面上。
②组对散热器垫片应使用成品,组对后垫片外露不应大于1mm。
③散热器垫片材质当设计无要求时,应采用耐热橡胶。
④ 散热器背面与装饰后的墙内表面安装距离,应符合设计或产品说明书要求。如设计未注明,应为30mm。
⑤铸铁或钢制散热器表面的防腐及面漆应附着良好,色泽均匀,无脱落、起泡、流淌和漏涂缺陷。
目前对散热器的安装存在不少误区,常常会出现散热器的规格、数量及安装方式与设计不符等情况。如把散热器全包起来,仅留很少一点点通道,或随意减少散热器的数量,以致每组散热器的散热量不能达到设计要求,而影响采暖系统的运行效果。散热器暗装在罩内时,不但散热器的散热量会大幅度减少,而且由于罩内空气温度远远高于室内空气温度,从而使罩内墙体的温差传热损失大大增加,散热器暗装时,还会影响恒温阀的正常工作。另外,实践证明:散热器外表面涂刷非金属性涂料时,其散热量比涂刷金属性涂料时能增加10%左右。
散热器的恒温阀(又称温控阀、恒温器)安装在每组散热器的进水管上,它是一种自力式调节控制阀,用户可根据对室温高低的要求,调节并设定室温。散热器恒温阀阀头如果垂直安装或被散热器、窗帘或其他障碍物遮挡,恒温阀将不能真实反映出室内温度,也就不能及时调节进入散热器的水流量,从而达不到节能的目的。恒温阀应具有人工调节和设定室内温度的功能,并通过感应室温自动调节流经散热器的热水流量,实现室温自动恒定,对于安装在装饰罩内的恒温阀,则必须采用外罩式传感器,传感器应设在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。
9.2.7 采暖系统热力入口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:
1 热力入口装置中各种部件的规格、数量,应符合设计要求;
2 热计量装置、过滤器、压力表、温度计的安装位置、方向应正确,并便于观察、维护;
3 水力平衡装置及各类阀门的安装位置、方向应正确,并便与操作和调试。安装完毕后,应根据系统水力平衡要求进行调试并做出标志。
检验方法:观察检查;核查进场验收记录和调试报告。
检查数量:全数检查。
(在实际工程中有很多采暖系统的热力入口只有系统阀门和旁通阀们,没有安装热计量装置、过滤器、压力表、温度计等入口装置;有的工程虽然安装了入口装置,但空间狭小,过滤器和阀门无法操作,热计量装置、压力表、温度计等仪表很难观察读取,常常是采暖系统热力入口装置起不到过滤、热能计量及调节水力平衡等功能,从而达不到节能的目的)。
采暖系统水压试验及调试:
采暖系统安装完毕,管道保温之前应进行水压试验。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。当设计未注明时,应符合下列规定:
① 蒸汽、热水采暖系统,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.1mpa作水压试验,同时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.3mpa。
② 高温热水采暖系统,试验压力应为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.4mpa。
③ 使用塑料管及复合管的热水采暖系统,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.2mpa作水压试验,同时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.4mpa。
检验方法:使用钢管及复合管的采暖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.02mpa,降至工作压力后检查,不渗、不漏;
使用塑料管的采暖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1h内压力降不大于0.05mpa,然后降压至作压力的1.15倍,稳压2h,压力降不大于0.03mpa,同时各连接处不渗、不漏。
④ 系统试压合格后,应对系统进行冲洗并清扫过滤器及除污器。检验方法:现场观察,直至排出水不含泥沙、铁屑等杂质,且水色不浑浊为合格。
⑤ 系统冲冼完毕应充水、加热,进行试运行和调试。
⑥系统调试应具备如下条件:
(1)调试方案须经有关部门同意确认。
(2)电源到位。
(3)设备(循环水泵、补水泵等)已完成单机试运转。
(4)排水设施已到位。
(5)各类仪表安装齐全,动作灵敏。
(6)确认各系统控制阀门已经开启。
(7)各专业调试人员已到位。